最新消息:2008-2023,十五年。青青子吟,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业界】《最后生还者2》风波整理,回顾燃烧全球游戏圈之争议事件

其他游戏类 Lafirel 1020浏览 0评论

索尼互动娱乐(SIE)旗下 Naughty Dog 开发,已于 6 月 19 日推出的 PS4 动作冒险游戏《最后生还者 2(The Last of Us Part II)》,由于故事剧情的安排引来许多喜爱前作角色的玩家反弹,加上上市前全球各大媒体一致好评与上市后网络上一面倒恶评落差太大,在游戏媒体与玩家社群间引发了极大的风波。

以下特别整理这次风波的重点与始末,供玩家参考。

《最后生还者 2》概要

《最后生还者 2》是 2013 年 6 月在 PS3 上推出、以致命真菌感染末日浩劫为背景的动作冒险游戏《最后生还者》的续篇作品。故事设定在前作结局后 5 年的时空,叙述与历尽沧桑的乔尔经历无数生死关头、如今已长大成人的 19 岁少女艾莉,为了维护她所坚持的正义并寻求终结,再次踏上一场残酷的旅程。

《最后生还者 2》风波始末

【注意!以下内容叙述将会揭露许多游戏关键剧情,阅读前还请多多留意!】

事件一:宣传影片与媒体试玩版本蓄意误导风波

《最后生还者 2》最初于 2016 年底的“PSX 2016”活动正式揭露时,宣传影片中除了成为新一代主角的艾莉之外,还出现了没有露脸但多数人都认定是乔尔的男性。

之后在 2019 年 9 月洛杉矶举办全球媒体体验活动中,首度开放开发中的两个章节供与会媒体试玩。其中一个西雅图的章节是在游戏中段的进度。在当时试玩到的版本中,乔尔会在章节的最后现身。而且与这次试玩活动同步播出的直播影片中,也有出现同一段乔尔现身的场面。因此让许多喜爱前作的玩家(包含与会媒体)都对乔尔的再次登场抱持着极高的期待。

不过在正式版游戏的故事剧情中却全然不是这么一回事,其实乔尔早在艾莉踏上复仇之旅前就已经死去,在该章节最后实际上登场的是另一名角色杰西,不是乔尔。也就是说制作团队在给媒体的试玩版本以及给玩家的宣传影片中,都透过刻意误导的手法,让大家以为乔尔仍是这次故事的主要角色,会与艾莉一同冒险。

主导本次《最后生还者 2》故事剧情发展的创意总监尼尔?杜克曼(Neil Druckmann),在上市后的媒体访问中,解释在预告影片中刻意误导的手法是为了防止剧透,其灵感是参照当年 PS2《潜龙谍影 2:自由之子》在预告阶段隐瞒主角是“雷电”的手法。对媒体评测保密协议中的严苛剧透限制也是基于同一考虑。

不过此一操作玩家期待却又让期待落空的手法,无疑是替之后的风波埋下了未爆弹。

事件二:关键剧情内容泄露与创意总监贴文风波

《最后生还者 2》于 4 月底在网络上爆发了关键剧情内容泄露风波,有许多从不知名来源取得的关键剧情影片与内容被大量泄露到网络论坛上。而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透露了乔尔会被这次游戏中的另一名主角“艾比”持高尔夫球杆虐杀。由于许多喜爱前作的玩家都非常希望乔尔能在这次游戏中再次登场、有一个较为圆满的故事。官方也在事件一中引导玩家朝这样的方向期待。但是这波上市前的剧透却证明事与愿违。

相关报导:《最后生还者 2》疑似剧情片段流出 阅览各大网站需小心防雷

在关键剧情影片泄漏后,有许多基于这些影片揣测的剧透叙述在 Reddit 等论坛上传播。不过由于泄漏内容皆为片段,因此相关叙述出现了不少误谬与偏差。其中有一些意见导向了所谓的“SJW ※(社会正义战士)”争议,认为编剧团队是为了蓄意迎合 SJW 族群倡导的 “进步、正义” 议题,才故意安排一名属于 LGBT 族群的壮硕的变性人角色(编按:指艾比,但艾比其实不是变性人)残酷的杀死了大家期待的乔尔。

※ SJW 相关定义可参考维基百科说明:https://zh.wikipedia.org/wiki/社会正义战士

而本作的创意总监尼尔?杜克曼事后在 Instagram 上一篇引用美国知名摇滚乐手科特?柯本(Kurt Cobain)言论的限时动态,又将这波主要因为剧透引起的不满声浪导向“对同性恋、有色人种与女性族群的歧视”这个争议话题上。不但进一步激化玩家不满的声浪,而且更加深部分玩家对“迎合 SJW”此一指控的认知。

相关报导:《最后生还者》创意总监发文表示不欢迎仇恨同性恋、有色人种或女性之玩家

事件三:媒体与玩家评价的两极化

在《最后生还者 2》正式上市前,有邀请全球各大游戏媒体与 YouTuber 等相关内容创作者抢先体验完整版游戏,并依照与 SIE 官方签订的保密协议分两阶段公开试玩心得。

根据知名媒体评分汇整网站 Metacritic 汇集 110 家全球媒体的评测分数,《最后生还者 2》得到平均 94 分的超高评分。其中有 103 家给予正面评价,超过 50 家给了满分 100 分,没有媒体给予负面评价。不过玩家社群在游戏正式上市后却延续了先前剧透风波的负面方向,给予一面倒的负面评价。即便 Metacritic 紧急清除了部分洗榜评分,但目前玩家的平均评价仍只有 4.9 分(满分 10 分),且负面评价多于正面评价。

媒体评分与玩家评价的两极化,引爆了玩家社群对于媒体评分公正性的质疑。特别是绝大多数的媒体评测对故事剧情部分都没有明确的说明与评价,而这正是引发玩家一面倒低评价的主因。而媒体评测中之所以没有具体指出故事剧情的关键点,其实是因为评测的保密协议中有规范不能透露“任何人物的命运与引发的事件”以及“除艾莉以外的可游玩角色”,因此难以做出什么具体评论,只能有限度带过。不过其中也有部分媒体如 IGN Japan 是以不具体陈述剧情内容的迂回方式,对这次剧情安排的潜在疑虑与隐忧进行评论,并给予较持平的 70 分评价。也有不少媒体如 GameSpot 在评语中表达了游戏的故事剧情让人 “难受” 的观感。

即便如此,但在 Metacritic 有将近半数媒体给予 100 分满分评价的现象,依旧让玩家社群对这波媒体评分抱持着高度的不信任。毕竟在多数玩家的观念中,满分代表游戏是 “完美”、“无可挑剔”。确实这次游戏在故事剧情的安排上有很多不见得能被玩家接受之处,偏偏这部分又很难见到媒体评测对此有具体评论或提醒。不论这些媒体是基于什么样的观点将游戏评为满分,或者满分是否真的代表完美无可挑剔,都已经不是重点。

在风波扩大之后,部分参与上市前评测的团体陆续对自身评价与玩家评价巨大的落差进行说明,主要话题集中在强调评测并无金钱等外力介入,以及主观感受落差的部分。前 IGN 编辑 Alanah Pearce 也分享了对 IGN 评分的看法。她表示编辑都是以自己的想法与体验来做出评分。评满分并不代表完美,而只是当事编辑对极为推荐、可能成为经典的优秀作品所给出的评价。

巴哈姆特编辑部同样参与了这次《最后生还者 2》的抢先体验,并在电玩疯与 GNN 刊登评测影片与试玩报导,基于各自的观点给予游戏评价。不过因为负责电玩疯单元的编辑阿豪在哈啦板上以巴哈姆特编辑的身分发文表达对游戏的肯定,却与许多玩家的看法有极大出入,激化了玩家对巴哈姆特编辑部的质疑。针对此一风波,巴哈姆特编辑部主管 linger 已于日前发表致歉信,对阿豪违反编辑部内部规定的行为表达歉意。

事件四:彻底推翻前作玩家对角色的认同感与难窥全貌的叙事手法

游戏上市前,玩家就已经得知这次的主角是 5 年后的艾莉,而且乔尔依然健在、有机会登场。不过在实际游戏中,却残酷地在游戏开头没多久就赐死乔尔。不但完全没有交代凶手的来历,且事发前玩家还得操作凶手经历一段逃生冒险。等于上一刻玩家亲手操作的角色,下一刻却残酷地杀死自己喜爱的前作主角。就第一印象来说,很难让人对身为凶手的艾比有认同感。

此外,当游戏开头玩家第一次操作艾比的时候,至少还是在一无所知的状态。但第二次操作艾比的时候,她已经是玩家心目中认定的十恶不赦。这样的安排让许多玩家无法接受,但偏偏又没得选择。虽然实际将艾比的主线故事体验过一遍之后,多少能了解她的动机,不过初始的反感印象很难抹消。

而且这次游戏中对深受粉丝喜爱的前作角色,有着太多残酷的安排。不但乔尔一开始就惨遭虐杀,艾莉也在最后失去了太多东西。有不少玩家认为这次的故事剧情似乎为了 “黑” 乔尔与艾莉而刻意让两人有很多反常的行为举止。这些都是让不少玩家觉得与自己对此一经典续篇作品的期待相违背之处。

此外,由于这次游戏采用了片段交错的叙事手法,不但有艾莉跟艾比两条主线,而且主线中还穿插了不同时间的回忆场景,而这些场景正是揭露各自处境与动机的关键,尚未经历之前很容易抱持着满满的质疑。可以说游戏刻意让玩家从震惊与愤怒的情绪下开始游戏,并穿插很多让粉丝不太容易接受的桥段,直到后面才逐渐交代来龙去脉。不过对不少玩家来说却是为时已晚,反感已经根深柢固、难以扭转。而且交织不同角色与时间轴片段呈现的故事剧情也比较不容易通盘理解,与前作线性的叙事手法相差很大。

而这几个事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本事件。可以说前三个事件都只是导致风波扩大的次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故事剧情的安排不符合许多玩家的期待”。制作团队引导了大家对故事剧情乃至于对乔尔与艾莉的美好期待,却在最后彻底打破这些期待。即便编剧团队对这样高度挑战的剧情安排有再多想法,不过摆在眼前的事实就是这个决定带来超乎预期的反弹与风波,让 Naughty Dog 的金字招牌蒙上一层阴影。

后续有玩家在知名联署请愿网站 change.org 发起“重新制作最后生还者2故事剧情”的联署,针对这次不被许多玩家接受的故事剧情提出重新制作的请愿。截至发稿时点已经有超过 46000 人参与联署。

转载请注明:No.77 疯人院 - 游戏业界新闻 - 主机游戏资料攻略 » 【业界】《最后生还者2》风波整理,回顾燃烧全球游戏圈之争议事件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9+2 (必填)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